今年1至7月,中国贸易伙伴国共宣布对华发起96起贸易壁垒调查,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3起。
据中国商务部下属平台中国贸易救济信息显示,至少有 74 起案件与反倾销有关,即以低于其本国市场正常价格出口产品,其中两起来自越南的案件针对钢铁,一起来自泰国的案件针对铝。
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美国、印度和欧盟是投诉最多的国家。
东盟国家报告称,由于进口的商品和服务多于出口,它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将从 2013 年的 448 亿美元扩大到 2022 年的 1373 亿美元。
东盟国家似乎还将采取更多贸易壁垒。
马来西亚贸易部本周宣布,将于明年向议会提交反倾销立法计划,以保护产业免受“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大量廉价进口商品涌入带来的不公平贸易影响”。
今年 6 月,印尼贸易部还宣布计划对某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征收最高达 200% 的关税,以保护其制造业免受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战引发的倾销行为的影响。
据路透社报道,周四,印尼和日本同意修改一项经济协议,以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
中国邻国的举动表明,该地区更迫切地需要重新平衡与中国的部分贸易关系,因为廉价中国进口商品的比例不断增加可能会损害其国内产业。
钢铁已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出口的11.9%销往越南。
在针对中国出口产能过剩的指责日益增多、可能给中国带来更多贸易壁垒的背景下,这一数字略有增长。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亚洲经济事务主任兼外联主任谢伊韦斯特说:“这一趋势是由不断加剧的贸易失衡和对经济依赖的担忧推动的。”
“这种不平衡是由于中国进口产品激增造成的,进口产品包括低成本消费品到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品。
“这些进口产品给当地产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并引发了对过度依赖中国的担忧,特别是东盟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零部件。”
韦斯特表示,东南亚国家的地缘政治考虑是,中国可能会“惩罚性地”利用其经济影响力。
然而,北京官员一再宣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及“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的关系蓬勃发展。自 2020 年以来,东盟已超越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贸易协定于 2022 年 1 月生效,涵盖东盟集团以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尽管“地缘政治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北京方面仍宣称其与区域伙伴的贸易关系依然强劲。
辛里奇基金会贸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尔姆斯表示,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代表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对新经济参与者的依赖程度的转变、对未来供应链可能中断的担忧、技术加速以及对主要经济参与者的强烈偏离感。
埃尔姆斯说:“现在,采取各种保护主义手段变得更加容易,即使理由非常有限。”
“如果允许甚至鼓励保护主义行为,那么更多的政府可能会效仿。
“国内要求关闭市场的压力可能非常大,而开放的好处总是会分散。”
包括墨西哥和土耳其在内的其他贸易伙伴在过去一年中也对中国征收了关税。
埃尔姆斯表示,虽然RCEP和其他贸易协定是抵制保护主义冲动的有益手段,但“即使是RCEP,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保护”,因为不公平的做法应该“调整”。
她表示:“面对快速变化的贸易格局,如果不对现有政策进行审查,以使其尽可能适应当前形势,那将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韦斯特还预计中国出口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的贸易壁垒将上升,“但不会达到美国或欧盟的水平”。
他补充道:“东盟国家可能会采取细致入微的方式,有选择地保护重点行业,同时保持整体经济开放。”
“人们可能会越来越重视发展本地制造业生态系统和促进高价值产业的投资。”
与此同时,北京试图通过谈判所谓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3.0版来深化与该地区的贸易关系,最新一轮谈判于五月在北京举行。
但法国投资银行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坦率地怀疑”2002年11月签署的协议的升级进展。
她表示:“世界正变得非常保护主义,我认为,北京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时所追求的所有这些目标,如果签署的话,将主要是为了打造像RCEP这样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