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东盟国家跻身全球最大排放国之列,面临气候灾难的高风险新闻 | 生态商业

前 30 个国家的碳排放量占全球近 90% 排放量新研究显示,四个东南亚国家将面临气候变化最严重的影响。

全球风险咨询公司 Verisk Maplecroft 表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是被确定为主要排放国的 13 个国家之一,如果当前的排放轨迹继续下去,这些国家也将成为最容易受到气候危害的国家。 陈述 周四发表。 名单上的其他国家包括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Verisk Maplecroft 的气候危害指数,衡量各国对 16 种慢性和急性危害的暴露程度 气候风险,表明导致全球变暖的国家和那些将面临最严重后果的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叠”。 衡量的风险包括极端气温、干旱和严重风暴。

“联合国缔约方会议(COP)进程可能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各国要么是气候变化的推动者,要么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但我们的分析揭示了这些永久存在之间的明显重叠 全球暖化 Verisk Maplecroft 的可持续金融主管兼该研究的研究负责人詹姆斯·洛克哈特·史密斯 (James Lockhart Smith) 表示:

然而,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排放国——美国和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能够避免最糟糕的结果,”维里斯克·梅普尔克罗夫特说。 其数据表明,“碳排放较多的市场需要采取极端的适应措施来保护其人口、社会和经济”,特别是如果平均地表温度突破全球变暖2摄氏度的阈值。

研究人员还利用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等来源的最新数据,考虑了 2080 年全球变暖水平较低的结果。 然而,即使在最乐观的气候情景下,马来西亚、伊拉克、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也面临着极高的实际风险。 在中间道路或最坏情况下,所有四个人都会遭受更糟糕的结果。

气候危害 Verisk Maplecroft

全球风险咨询公司 Verisk Maplecroft 的研究表明,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但也面临着很高的气候灾害风险。 图像: 维里斯克·梅普尔克罗夫特

研究人员还将其物理风险情景与来自全球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网络的三种转型风险情景进行了配对。 绿色金融系统网络 (NGFS)。 数据显示,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等10个国家都是如此。 政策决定将锁定本世纪后期的实际风险,这些国家可能在所有三种情景下都遭受气候变化的最重大影响。

史密斯和维里斯克·梅普尔克罗夫特的气候适应力主管威尔·尼科尔斯表示,理想情况下,承认高碳排放国和气候影响高风险国家之间的这种“重叠”将通过缔约方会议进程“重振停滞的全球进展”。 。

他们警告说:“更现实的是,自利可能会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随着 COP30 道路上的一系列关键选举,明年底可能会出现一条更加复杂的全球碳减排之路。”

未来的日子会更热

Verisk Maplecroft 的数据表明 极热 对于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来说,这是一个突出的实际风险。 在最坏的情况下,马来西亚、墨西哥和巴西预计将经历超过 35 摄氏度的“炎热天气”。

过去几周,东南亚已经因极端高温造成多人伤亡,气温接近历史新高。 泰国已有 30 人死亡,该国的高温指数(一种考虑湿度水平的指标)升至“极其危险” 四月的气温为 52 摄氏度。 多于 100个新高温 同月越南各地都有记录。

在马来西亚,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部长尼克·纳兹米·尼克·艾哈迈德周二建议公众在该国部分地区的二级热浪中保持谨慎,当最高气温连续三天以上超过​​37摄氏度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史密斯和尼科尔斯说:“更频繁和更强烈的极端天气事件将会造成破坏,但高温本身可能是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生命的最大威胁。”

他们补充说,这些发现应该为这些国家尽快减排提供明确的激励。 “与延迟或无序的转型相比,快速且有管理的能源转型可以带来显着的实际风险收益,而延迟或无序的转型可以在几乎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实施减排政策措施。”

然而,尼科尔斯承认,鉴于回报期长、信用评级通常较低以及对治理的担忧,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解决方案提供融资一直“非常棘手”。

“全球不稳定引发的能源危机和通胀压力使国际气候融资的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他告诉《生态商业》。

然而,更新后的东盟分类法为潜在投资者定义了可持续活动,这是降低该地区绿色投资壁垒的积极一步,尼科尔斯补充道。 补充政策可能包括将政策支持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替代能源、强制披露气候信息和改善治理。

阅读更多

About chinese

Check Also

马来西亚计划国家云政策、人工智能法规

吉隆坡 — 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 (Anwar Ibrahim) 周二表示,马来西亚计划制定国家云政策并引入法规,鼓励人工智能 (AI) 的道德使用。 这一消息发布之际,全球科技公司去年在马来西亚进行了一波投资,寻求建设关键基础设施,以满足对其云和人工智能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阅读更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